有這樣一支隊伍:他們把晝夜切成十二個刻度,用四百余天不間斷的堅守,守護著趙石畔運營供電、通風、供水的“生命線”。他們是機電一隊,被同事們親切稱為井下的“安全守護神”。讓我們跟隨時針,走進他們平凡而閃耀的十二時辰。
子時(23:00-1:00)
零點交接安全不打折
當城市的燈火逐漸熄滅,井下主變電所卻燈火通明。中班與夜班“手指口述”交接設備運行參數、工作票執行進度……兩人一組、交叉巡檢,確認每一臺高低壓柜指示燈正常、每一組數據無誤。500米深處,交接班的第一句問候永遠是:“確認無誤,請接班!”
丑時(1:00-3:00)
5兆帕背后的水壓“守門人”
水泵房轟鳴作響,閥門壓力表指針穩穩停在5兆帕。值班水泵工屏息凝神,開啟排水閥門,確保井下水倉水位始終低于警戒線。“多排一方水,井下就多一份安全。”他們說。
寅時(3:00-5:00)
夜巡者的礦燈,照亮每一處隱患
供排水管路巡查小組開始“地毯式”排查。發現一處法蘭滲水,立即標記、登記。做好“隱患——責任人——整改時限”閉環管理。
卯時(5:00-7:00)
三查三問,把風險留在班前會
黎明的第一縷陽光升起,班前會上,值班隊長正帶領當班人員進行“三查三問”:查精神狀態、查設備完好、查環境風險,自問自答——今天當班任務是什么?風險有哪些?防控措施是什么?
辰時(7:00-9:00)
讓設備“零故障”上崗
兩個作業小組同步攻堅,有條不紊推進螺栓緊固、閥門檢修、煤泥清淤等工作。通過對設備核心部件的精細排查與維護,全面消除潛在安全隱患,為機組穩定運行筑牢防線。此次年度檢修任務僅用15天便高效收官,為后續生產作業奠定了堅實基礎。
巳時(9:00-11:00)
為井下輸送“生命風”
每月例行的通風機“倒機檢修”開始。更換濾芯、校準葉片、清理積灰,確保每分鐘11000m3的新鮮空氣直達井下。“風筒里抽出的不僅是風,更是大家的呼吸保障。”
午時(11:00-13:00)
聯合配電室的“零失誤”
聯合配電室內,操作票、絕緣手套、開關操作把手一字排開。值班員崔敏與操作人“唱票復誦”,完成1021開關熱備用轉檢修。每一次拉閘、合閘,都是一次精準的操作——“零失誤”是他們給自己定下的標準。
未時(13:00-15:00)
把空氣變成“動力能源”
保證輸出空壓穩定在0.7-0.8兆帕,將壓縮空氣送入井下,為井下風鎬、風泵提供動力。班長杜吳晨摸著管道說:“只要管道是熱的,心就是穩的。”
申時(15:00-17:00)
讓升井職工洗上“幸福熱水澡”
蒸汽管道嗡嗡作響,換熱機組將55℃熱水送入澡堂。讓剛升井的職工們沖去煤塵,“洗個熱水澡,一天的疲憊都留在井下了。”
酉時(17:00-19:00)
高壓柜‘急診’:16分鐘排除供電故障
301盤區高壓柜突發供電故障報警,尖銳的警報聲讓大家一下子緊張了起來。黨員賀旭東一把抓起工具包,沖在最前,隊友緊隨其后,腳步聲在通道里急促回響。蹲身、開蓋、測絕緣、查接線端子…… 一系列操作如行云流水般精準利落,指尖在儀表與線路間靈活翻飛。短短16分鐘,隨著“合閘”指令落下,設備嗡鳴重啟,供電恢復正常,車間里的生產節奏即刻回歸正軌。
戌時(19:00-21:00)
班組建設安全管理“充電站”
電工班以“5831”標準化體系為綱領,打出一套提升班組戰力的“組合拳”:常態化開展技能強化培訓,把實操要點講深講透;精心制作崗位風采展示短視頻,用鏡頭記錄工友們的精湛技藝與敬業身影;持續推行“崗位練兵+師帶徒” 模式,老伙計手把手傳經驗,年輕人大膽練強本領。一系列舉措層層推進,讓班組的本質安全根基越扎越牢,成為車間里響當當的“安全尖兵”。
亥時(21:00-23:00)
最后一個電話:把平安報給調度室
值班室的燈光穿透黑暗,亮如白晝。電話聽筒被一次次拿起,清晰的指令接連傳向調度指揮中心:“主排水泵運行參數正常”“110kV 變電站負荷穩定在標準區間”“通風機風壓持續達標”……每一組數據都帶著沉穩的底氣,在靜謐的夜里格外清晰。
當最后一項監測指標確認無誤,交班人員在記錄本上落下最后一筆,抬眼時正遇上接班同事迎過來的目光。兩人相視一笑,掌心在工具臺上輕輕一碰,一句“兄弟,交給你了” ,藏著無需多言的信任與托付。
從子時到亥時,時針輪轉,機電一隊的堅守永不落幕。四百余天里,他們累計處理隱患1000余項,設備完好率保持在99.8%。正如隊長在班前會上常喊的那句口號:“事事盡心,處處盡責!”